而从知乎当前活跃的粉丝数量超过10000人的头部用户分析来看,从其活跃头部用户分布范围来看,我们也能发现其多落在其他(艺术、教育)、设计师(60%),其次是媒体人(52%),产品经理(47%),创业者(44%),投资人(40%),程序员(15%)这些领域。
宏观角度讲,传统媒体无论是广告商还是内容生产商,都会大幅度地向新媒体转移;微观角度讲,纸媒可能逐步转化成微信号,也可能在像头条这一类App上面分发,电视纪录片可能有新的形态比如类军武的视频节目,传统直播也会向新型直播等多种新的形态转变。这是我们的假设,我相信在未来几年,这一点会得到验证。
把用户量做大不等于你要烧很多钱,你可以打平,或者略微亏损,但是你要投入,要抓住这个机会,尽快的占领用户人群。我们去年看到,整个内容创业一片欣欣向荣、呈现爆炸式的增长。可能是植入,比如商品的植入或者是贴片。
如果你面向的是一个非常精准的用户人群,可能你只有几万、十几万用户,但你的变现能力可能是几个亿,甚至几十个亿。 四、创业者拿钱之前一定要想清楚“为什么要融资” 之前,朋友圈很流行一张所谓的“网红报价表”,无论里面的数字是否属实,至少反应出现在自媒体的合作报价已经非常昂贵。
有80%多的用户关注了微信公众号,官方公布的数据是每人每天读六条,而且形态非常多样化,有文字的、音频的、视频的。
我们跟很多内容创业者都有过深入交流,发现大家盈利能力非常强,可能十个人的团队,每年也能赚到几百万。换句话是越大越不赚钱,这个是知名度,仅就服务行业,这个规律适用,小的可以赚钱,大的反而不赚钱。
张雪松:我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?它跟我的焦虑有关。一定是已经想到了怎么样把它卖好,想到了别人怎么会喜欢这个东西。
Q2:想问张雪松老师,从在细分领域做付费转到做培训、咨询,你觉得什么时候比较合适? 张雪松:我觉得这不是现在才出现的问题。PGC是自己出选题自己写,所谓的PUGC是用户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,然后工作人员联系这个用户,激发更多的内容出来。
这表明,
” 2011年,腾讯推出微信,时任网易总编辑的唐岩想做一款社交产品,他带着产品的思路向丁磊要100万美元的前期投入时,丁磊拒绝了。 那么,对于软文创作者来说,有时候很委屈,辛苦创造的软文,一次兑现,当然,也有的软文写手,不断的寻找卖点和猜摸用户需求,提高软文质量,逐渐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软文高手,其软文价格也会逐步提升。而这个时候,正是内容创业大潮最为热闹的时候。软文的最大威力就是,成千上万篇分布在网络各个渠道:新闻源、资讯网站、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等……是企业主导的营销盛宴,最终最大获利者是企业,而非个人。 《罗辑思维》停播了,准确的说,《逻辑思维》要变打法了,播出时间缩短,传播渠道变窄,播出平台从过去的优酷、喜马拉雅FM、蜻蜓FM等多平台变为“得到”App。 在内容创业如此火爆的今天,直接为了宣传企业形象、企业